发布时间:2025-03-30作者:来源:阅读次数:91
2025年3月28日,春意盎然的合肥市第一中学教育集团肥东分校迎来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教育盛会——合肥市“高中数学探究活动模式构建与实践探索”主题送教活动。此次活动由合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精心策划主办,肥东县教育体育局教研室与合肥一中肥东分校联合承办,孙家和教育名师工作室倾力协办。活动吸引了肥东县全体高一数学教师及近五年入职的新教师参与,共同聚焦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数学教学转型,探索探究式教学的创新路径。
活动伊始,合肥一中肥东分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吴福军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致辞。吴校长对前来送教的专家团队表示衷心感谢。 吴校长指出,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深入推进,数学教育正经历从“解题能力”向“解决问题能力”的深刻转型。这一转型不仅是考试形式的变化,更是教育理念的革新——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向核心素养的培育,从机械训练转向思维能力的塑造。 吴校长寄语本校教师:“希望各位同仁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将今天的收获转化为课堂上的实践,共同推动数学教育的创新发展。”
合肥四中朱金凤老师带来一节示范课——“人工智能应用于向量法研究三角形重心的性质”。这堂课以“人工智能+数学探究”为主题,展现了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无限可能。 课堂伊始,朱老师带领学生回顾了平面向量与平面几何的关联,继而通过赵爽弦图证明勾股定理,激引入了向量法研究几何问题,并总结了一般方法。进而使用这种方法,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设计,带领学生从向量运算的角度深入探究三角形重心的性质。
课堂的最大亮点在于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应用。朱老师现场演示了如何利用“豆包”和“DeepSeek”等AI工具辅助教学:当学生对“重心分中线比例”的推导陷入困境时,AI生成的动态几何模型直观呈现了向量关系;当学生对“重心性质的推广”提出疑问时,AI快速检索的学术资源为课堂讨论提供了延伸素材。这种技术赋能的教学方式,不仅让课堂节奏更加流畅,更让学生在人机协同中体验到数学探究的乐趣。
合肥一六八中学孟梦老师对朱金凤老师的课堂进行了深入点评。她以“以灵气赋能,探创新思维;以静气深耕,究数学真章”为主题,从新课标、新教材对探究课的要求出发,提炼出课堂的“五新”亮点:内容新、构思新、形式新、技术新、评价新 。孟老师进一步指出,探究课的核心在于“探什么、如何探、为何探”。她结合新课标和新教材,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如何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学生可操作的探究任务。
中科大附中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黄严生以“回归本源、注重探究、提升素养”为主题,给与会教师做了专题讲座。他结合教育部考试院研究员赵轩的命题理念,为参会教师带来了一场思想的盛宴。黄老师通对近几年的高考真题与模考试题的深度解析,展示了如何从思想方法本源出发,引导学生用基本方法或过渡性问题思维探究复杂问题。
合肥市教育名师工作室领衔人、肥东县教育体育局教研室副主任孙家和以《基于“问题解决”的数学探究活动的实践与思考》为题进行专题讲座。他从数学探究提出的背景出发,解读了“问题解决”与数学探究的关联,并结合典型案例阐述了课堂教学中实施数学探究的流程,最后提出了关于数学探究的几点思考。他希望一线教师要敢于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去发现和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在探究活动中合理猜测、分析问题,并通过不断发现和提出新问题,推动数学探究迭代创新、持续深入,有效促进学生的思维从低阶走向高阶。
随着活动的圆满落幕,探究式教学的种子在肥东县的教育土壤中悄然播下。合肥市中学数学教研员沐方华在活动结束前表示:“今天的活动只是一个起点。未来,我们将继续推动优质教育资源下沉,助力更多学校在新高考改革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
可以预见,在教育创新的浪潮中,探究式教学将成为点亮学生思维、塑造未来人才的重要力量。(初审:苏锐,复审:孙桂香,终审:郝绵保)